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高校的热烈讨论,我校也积极地展开了支部组织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关乎国运民生,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
二、把教育工作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高度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习总书记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出了重要指示。
他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在“怎样培养人”问题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在6个方面下工夫:
(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强调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四)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五)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六)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求“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总之,教育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他指出,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就是要培养一支受全社会尊重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五、改革教育评价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使广大教师从这些顽瘴痼疾中解放出来,真正把时间、精力、热情放在教学上。
六、尊重教育发展规律。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减少那些劳民伤财、滋生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让广大教职工不堪负重的检查、评估、评价,让教育回归到自身发展轨道。
总之,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道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民众的心声,必将深刻改变我国教育事业的面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